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村民春节返乡畅谈乡村变化 ——
年年换新貌 岁岁暖人意
文/图 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肖雄
(资料图片)
通讯员 冯青松 聂才竣
春节七天乐,在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,花江铁索桥横跨在北盘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之间,上托青天一带,下吻浪花万朵,独特的峡谷风光吸引前来“打卡”的游客络绎不绝,当地村民抓住商机,在家门口挣上了钱。
“这几天,每天都有七八百的收入。”村民李时奇摆摊卖小吃,忙得不亦乐乎。
“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好,把小花江铁索桥、茶马古道、摩崖石刻这些资源都连在一起发展红色旅游,真是搞得好,现在村子人气越来越旺,一年一大变。”刚从浙江东阳市返乡过春节的花江村村民梁德凯说,迫于生计,他每年都会外出务工,但每一年春节回来,村里的变化总是翻天覆地的。
年年换新貌,岁岁暖人意。梁德凯的话也是所有花江村外出务工返乡过春节村民的心声。
“大伙都捞到了实惠,都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,没有道理不出一把力。”返乡村民陈亮云说,生活在越来越漂亮的环境里,大家都乐意。“今年返乡,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人心更齐了。”
作为州级特色田园乡村·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,花江村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,激励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建设,探索创建以乡党委书记挂帅统筹,分管领导具体安排部署,省、州驻村人员、村支部书记下沉落实推进,寨老能人协调自治,网格联户长上传下达,村民共创提升的“六级联动”治理体系。花江村乡亲们的干劲和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,从原来对乡村振兴观望中的“要我干”慢慢变成“我要干”,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发展和环境卫生党员示范户,乡村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,先后获得全国最美村镇“乡村振兴·生态宜居”奖、“小花江乡村振兴实践优秀案例”“黔西南州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”“第四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”。
除此之外,花江村通过红黑榜制度、党员示范户和文明示范户评比等方式,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。“以前村里面到处都是垃圾、脏水,牛羊的粪便也没得人打扫,对村里的事情都是抱着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’的态度。现在,大伙对村里的每一件事都很上心,都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干,抢着干。”从江苏省返乡回到村里后,付正文通过走亲访友了解,真实感受到了这个让他非常意外的现象。
推进移风易俗,培育文明乡风。花江村采取个人自荐、群众推荐、村民小组会民主推选的方式,推选5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为花江村花江组寨老委员会成员,参与村庄环境治理、矛盾纠纷调处、项目实施监督、公共财产管理等工作,为基层治理探索新路径。
“村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在寨老委员会的监督帮助下,能得到有效解决或及时向上反映,保障了村寨建设不走样、不变味,符合村民意愿。”付正文说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。花江村自然风光秀丽、历史底蕴厚重、红色资源丰富、民族风情浓郁。平街乡充分利用春节时间,通过院坝会、茶话会、恳谈会等,和返乡村民交心谈心,动员引导他们留乡就业创业,凝聚乡村振兴合力。
“外出务工人员见多识广,他们是乡村振兴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。”平街乡党委书记覃华表示,接下来,平街乡将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留乡就业创业,探索以花江村为引领的“红色+”文旅融合发展模式,唤醒“沉睡资源”,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。
#网络中国节·春节
#新春走基层
来源: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
责任编审:戴宏瑶 周波
本期二审:魏浩然 彭原清
编务终审:郭连军
声明
关键词: